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港闸旅游业做强做大(讨论稿)

浏览(4308

字体:

旅游业是我区的一项新兴产业。针对如何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我区旅游业做强做大,4月初以来,区政协与区商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召开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层面座谈会,广泛听取业界对我区旅游业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赴浙江湖州市南浔区、长兴县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调研组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形成对策建议。

一、我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围绕“领跑新城区、建设新港闸”目标,经过近几年努力,我区旅游业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跨越,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总体实力量质齐升。2015年,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20万元,是2010年的20.1倍;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是2010年的21.3倍。其中南通探险王国和水上乐园从2013年开园到2015年底,已累计接待游客12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66亿元。全区拥有国家AAA级景区1个、国家AA级景区1个、三星级酒店1个、二星级酒店1个、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1个。南通绿洲国际假日酒店、唐闸公园、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新兴旅游资源正日益成为南通及周边游客的旅游新宠。

2.项目建设效果明显。我区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内涵,以建设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为载体,积极完善旅游要素,旅游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项目支撑作用显现。近年来,全区旅游项目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升。探险王国、水上乐园、唐闸公园已在南通家喻户晓,城市绿谷、南通1895文创园、绿洲国际假日酒店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截至2015年底,全区累计实现旅游项目投入超40亿元。这些项目建成运营大大丰富了我区旅游业的内涵,填补南通地区旅游业态的空白,集聚港闸旅游人气、财气,对我区和全市的旅游业转型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公共服务日趋完善。我区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措施得力。区委、区政府注重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将旅游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开发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互联网+”的时代正悄无声息的引领着我区“智慧旅游”的发展:探险王国、城市绿谷、南通1895文创园等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并与同程网、去哪儿网、途牛网等知名旅游网站合作;绿洲国际假日酒店、北辰大酒店开通了微信客户端,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各种美食秘籍。此外,各主干道旁的旅游交通标示牌、遍布各主要景点饭店的宣传架、唐闸古镇旅游集散中心,为前来港闸的广大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我区旅游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旅游资源的整体创意、底蕴挖掘、项目开发和“包装”来看,所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也显而易见,一定程度上还处在“单打独斗”状态,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旅游“组合拳”。

一是宣传推介欠缺。由于自然旅游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区旅游业发展相对于周边和发达地区来说,起步较晚,吸引力不足,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和投入显得不够,不但在国内主流媒体不见声影,即使本地媒体以及自媒体也很少见到推介宣传港闸旅游信息,仅仅是通过游客口口相传,一星半点地向外渗透,对如何发展港闸特色旅游还处在探讨和摸索阶段;港闸旅游的主体定位还比较模糊,特色主题还不够清晰,吸引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还相对较弱。

二是重视程度欠缺。目前我区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体系,没有一个完整的旅游业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旅游业促进机制,缺乏专门人才从事旅游业的组织、研究和开发工作,全区性的旅游发展整体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方面,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招商政策与相关地区相比,还存在力度不够大、政策不够优、定位不够明等不足,特别是在“引导特色(商业、文化、旅游)街区建设”等方面,缺乏具体细则和资金保障。

三是创意挖掘欠缺。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市、区两级在旅游资源的硬件上做了大量投入,形成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景区、景点,但就目前来看,还有打造和提升的空间。在旅游创意方面,到目前为止几乎是空白,没有谋取到一个足以点石成金的“金点子”,没有找到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突破口;在人文底蕴方面,还有丰富的文章可做。深耕历史、传承民俗、光扬传统等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四是资源共享欠缺。目前,我区旅游整体性、系统性和互补性的资源共享链还没有完全形成,市与区、地区与地区之间、区内各景区景点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旅游线路设计的多样性还不够明显,关联性和串联性还不够强;文化、饮食、交通、住宿、娱乐、旅游商品、景区景点等板块之间的融合度还不够高。

二、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旅游业是融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关联性强,影响力大,综合效益和带动效益突出。因此,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旅游战略下,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契机,不失时机地整合我区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业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竞争能力,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是我区旅游业发展“从有到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明确战略定位,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我区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的影响力

旅游集散中心是城市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方便游客咨询、报名和出游而专门设立的服务平台。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新的业态,在整合、规范散客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建设的加快,特别是交通便捷通达、配套资源丰富的市北新城的打造,个性化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散客旅游人数迅猛上升,为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尤其是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文休闲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正从传统观光游向人文休闲游转型。为此,抢抓旅游业发展机遇,确立建设南通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的战略定位,是提升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前提。我们应紧紧围绕南通“江海旅游门户城市”的战略目标,树立“魅力市北、旅游超市”的理念,充分发挥我区运河、古镇、历史人文、工业遗存、现代农业等独特优势和资源,促进旅游与三次产业、文化、环境融合发展,打造南通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走出一条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旅游业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在“兴三优二”战略的指导下,进一步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旅游业作为“服务兴区”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建设南通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现实路径,也是主动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文休闲的重要决策,将“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地宣传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的力度。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宣传、文化等部门参与,形成经常化、长效化的宣传攻势,把市北新城方方面面推到人们关注的眼球,让世人更多的了解港闸是一块可游、可看、可玩、可养生的乐土。

(二)合理规划布局,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挖掘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建设的驱动力

首先是规划先行,精准发力。“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旅游业发展必须规划先行。我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把旅游业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但按照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修编,制订近、中、远期总体规划及各景区(点)的整体开发详细规划,以指导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体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特别要注重如何在长三角、苏中进行发展,找准我区旅游业发展中的短板,合理确定全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注重资源整合和优势共享,做到立足港闸,服务南通,辐射苏中、苏北,体现“产城融合”的特征。当前,要注重完善旅游线路规划、营销规划、区域合作规划、功能配套规划等专项规划,确保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市北新城总体规划相衔接。与产业规划、园区规划相融合。

其次是做强项目,形成合力。建设南通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必须有一批项目支撑。要按照突出人文休闲功能,力推禅修养生特色,拓展体验动感项目,彰显港闸历史文明的思路,开发建设符合产业方向,休闲养生特色鲜明、市场影响力大,发展潜力好,具备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的重要旅游项目,做足风景(景观)、风情(民俗)、风物(特产)和风味(美食)文章,真正把我区建设成人文休闲新天地、旅游优选地。一要围绕运河做好水陆游。通过水上巴士将濠河与运河,通扬运河、团结河、港闸河贯通,完善河两侧的休闲旅游功能,设置亲水项目,增加商业氛围,利用运河绿廊、五水商圈、1895大生码头等,实现水陆共游。将通扬运河、港闸河打造成集文博普及、文化娱乐、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景区。二要开发近代文明历史文化特色游。以唐闸古镇为载体,以近代民族工业第一镇为主题,再现“纺织之乡”历史繁华与辉煌,加快1895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建设,按照“存古、复古、创古”原则,将其建设成集文化、休闲、商贸、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验区、商业游憩区、旅游休闲区,让游客亲自体验一百年前的唐闸工商业文明和风土人情。三要加快建设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游。万顷良田森林公园项目规划方案已初步形成,公园以森林绿地和动物园为基底,突出了自然资源的景观特色,是一个有价值的项目创新。为此,在现有基础上要加快开发步伐,以精品动物园+主题嘉年华为主题,不断适应现代旅游特点,打造森林公园一体的景区园,观光农业园、田园风光游、自然生态游,尽快建成集休闲、健身、娱乐、科普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使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生态亮点。四要全力推出港闸“名片”观光游。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要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将礼佛修禅、古港花都、古镇风光、南通探险王国等串珠成链,逐步培育以人文休闲、养生研修的观光游。

(三)优化旅游业态,完善功能配套,不断增强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的吸引力

实践证明,旅游业新业态的大量涌现,正成为旅游发展的新生力量和新的价值增长点。我区应吸收旅游发展规律和要求,以培育旅游新业态为抓手,以完善功能配套为着力点,推动港闸旅游不断跃升。

一是优化产业业态。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项目、旅游设施为主体,坚持发展旅游业与地方文化挖掘相融合,与生态环境打造相配合,与创新创意创造相结合,与提升现代服务业相整合,用创新思路谋划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交融,通过产业渗透、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面,满足游客人文休闲消费需求。要以港闸历史典故、名人传记、民俗风情为特色,着力丰富港闸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为纽带,对接周边地区以至浙、沪和苏南苏北地区,实现旅游市场的连横合纵,扩大市场份额。

二是优化基础设施。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要将建设人文休闲城市的思想融入市北新城规划建设之中,构建充足的休闲空间、休闲设施和休闲产业体系,让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桥梁、每一个景点都具有旅游特色。要加快龙头景点的打造,完善运河绿廊、五水商圈、普贤寺、福田寺等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景区道路、生态停车场、A级旅游厕所、游客咨询、标志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旅游信息中心、咨询中心、呼叫中心、商品展销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无障碍旅游”,开通景点间班车,做好乡村游交通道路建设,建设和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三是优化特色产品。旅游商品是纪录游客活动的载体之一,也是增强旅游记忆、散发旅游体验的一种有效媒介,同时也是增加旅游收入,提升旅游经济的一个有效途径。港闸区既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日用品,也有独具地方风味的食用品,市场潜力较大,利用前景广阔。一方面要做好这些特色产品、食品生产工艺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整合这方面资源,积极引导、支持、鼓励从业者提高眼界,从旅游的角度开发出适合旅游市场的产品,从特色产品的角度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四是优化产业主体。充分发挥旅行社、酒店、旅游品等企业的作用,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知名旅游饭店、诚信旅行社和特色旅游企业,合力打造南通美食品牌,建立港闸美食集聚区,在显现南通美食文化的同时,荟萃各地特色美食,丰富地方美食内容,增添市北新城美食旅游吸引力。

(四)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政策举措,充分激发人文休闲游集散中心建设的新活力

体制机制是事关事物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做强做大我区的旅游业,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的有机统一,通过整合与创新,在项目规划建设、投融资、土地供应、公共服务、宣传营销、市场监管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与旅游业的综合性产业特征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互动的发展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管理体制。参照其他地区做法,建立区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统一议事协调机构,其职能主要是组织领导和规划全区旅游业发展工作,明确和确定我区旅游业发展目标,研究旅游业发展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遇到和出现的重大问题,协调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形成我区旅游业发展合力。领导小组组长由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商务局(旅游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高效运行机制,建立贯穿风景与旅游一体、产业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管理机构。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创新融资机制。“舍不得金弹子,打不到金凤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利好政策,是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区已出台服务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要完善配套支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具有先进管理水平、良好旅游营销网络的大型旅游实体在我区投资落户和开展业务,充分吸收旅游先进地区好的思路和好的做法,在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和保障,鼓励有实力、有优势的旅游企业跨行业、跨区域重组。同时,出台为旅游业配套服务的酒店、农家乐、民宿、旅行社、茶酒吧、餐饮等评星进级的办法,利用政策杠杆的撬动作用,充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我区旅游业,形成大投资、大格局、大转型的良好局面。在项目开发上,要满足用地需求,注重规模开发,适度集中开发,形成多元化开发主体,市场化、多样化的投资体系。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创新融投资模式,可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BTO(建设—转让—租赁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等多种方式,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整合工作,不断增添我区旅游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机制。一个好的管理和人才机制,是推动我区旅游业做强做大的重要保证。要针对目前我区旅游业管理队伍现状与旅游业发展需要之间的落差,把解决我区旅游业人才匮乏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加快研究并落实管理人员的配齐提质工作,建立人才引进、招聘、使用机制,从区一级层面增强旅游业服务和市场拓展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把旅游业招商列入全区对外招商的重要内容,加强旅游业招商业务培训和指导,严格考核激励,进一步提升招商实效,以人才优势造就旅游优势,不断增添旅游软实力。

四是整合人文资源,创新联动机制。人文和历史资源是旅游业的吸晴点和游客的兴趣点,我区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挖掘、整理和利用好这部分资源,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味子素”,在传统性和自然性旅游资源不甚丰厚的客观条件下,要通过创意、策划,寻求“金点子”,制造新景观,创造新“传奇”。要组织专门团队,对区内历史文化、人文轨迹、民俗风情、风物趣事加强寻访,挖掘、整理、铺垫出港闸旅游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在整合服务配套资源上,要突出“上下”联动和“内外”联动。建立市、区协调联动机制,将我区旅游信息纳入全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旅游规划、旅游设施、旅游线路、旅游市场、旅游营销、旅游政策、旅游执法等一体化,利用市一级平台,拓展我区旅游市场,实现旅游信息资源共享与联动。通过主题游、特色游、季节游、度假游等形式,把我区旅游热点融入到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系列景区之中,借助旅游热点之力,以扩大影响,做大市场。采用差别化考核,提高区、街道旅游业绩效考核中的份额,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激发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步伐。


【打印】 【收藏】 【关闭】

进入编辑状态